返回顶部
位置:标准分享网>机械工程材料论文>带缺口构件疲劳寿命的研究进展
带缺口构件疲劳寿命的研究进展
  • 资料大小:

  • 更新时间:

    2010-02-04

  • 授权方式:

    共享学习

  • 资料格式:

    PDF

  • 软件等级:

  • 官方主页:

    http://www.ndt88.com

资料简介

对带缺口构件疲劳寿命的构成、缺口疲劳裂纹萌生尺寸的定义、缺口疲劳寿命的局部应力估算方法、影响萌生寿命Ni的主要因素、缺口疲劳寿命及锐缺口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简要综述, 同时介绍了一种萌生寿命Ni的新的表征参量ΔK/ρ1/2, 以及Ni的估算方法。最后指出了控制缺口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主要参量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趋势。

所属栏目

中石化科研资助项目(X503018)

收稿日期

2010/2/42010/10/16

作者单位

魏安安:常州大学江苏省油气井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常州 213016
纪熙:常州大学江苏省油气井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常州 213016
李艳斌:常州大学江苏省油气井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常州 213016
汪磊:常州大学江苏省油气井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常州 213016

备注

魏安安(1957-), 男, 陕西扶风人, 教授。

引用该论文:

WEI An-an,JI Xi,LI Yang-bin,WANG Lei.Research Progress on Fatigue Life of Notched Components[J].Materials for mechancial engineering,2011,35(3):1~3
魏安安,纪熙,李艳斌,汪磊.带缺口构件疲劳寿命的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材料,2011,35(3):1~3


被引情况:

【1】

何忠,姚伟伟, "LZ50钢车轴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机械工程材料 36, 94-96(2012)

【2】

王正,谭伟同,王璐,陈楠, "高温低周疲劳短裂纹萌生的数值模拟",机械工程材料 38, 90-95(2014)

【3】

景启明,曲顺德,季亚奇,韩维新,王群娣,赵兴龙, "国产EA4T车轴钢的缺口疲劳性能",机械工程材料 39, 106-110(2015)
参考文献

【1】

罗纯东.疲劳短裂纹损伤参量研究[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6, 26(3): 76-80.

【2】

郭树铮, 王茂廷, 周永源.缺口疲劳短裂纹扩展规律及疲劳全寿命预测[J].辽宁工学院学报, 1998, 18(3): 64-66.

【3】

史良生, 王赞芝, 林德深.42CrMo 钢缺口疲劳裂纹萌生及短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J].铁道学报, 1997, 19(2): 96-101.

【4】

史生良.中碳钢缺口疲劳裂纹的萌生及扩展规律的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 1997, 9(2): 77-81.

【5】

罗毅, 刘文铤.缺口疲劳门槛值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 1994, 9(3): 275-279.

【6】

魏安安, 尤一匡, 陆怡, 等.压力容器焊缝咬边疲劳裂纹的启裂寿命[J].机械工程学报, 2006, 42(9): 214-218.

【7】

NAKAJIMA M, KAMIYA N, ITOGA H,et al. Experimental estimation of crack initiation lives and fatigue limit in subsurface fracture of a high carbon chromium ste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06,28(11):1540-1546.

【8】

李玉春, 姚卫星.应力场强法下缺口试件S-N曲线的预测[J].机械强度, 2002, 24(2): 1001-9669.

【9】

李和平, 白嘉楠, 胡宗军, 等.小缺口疲劳启裂门槛值的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效应[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4(6): 1098-1100.

【10】

王茂廷.基于实验确定疲劳缺口系数Kf的方法[J].机械强度, 2004, 26(增刊):207-209.

【11】

孙常青.残余压应力对45钢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J].材料工程, 1994(2): 33-34.

【12】

BAIDURYA B, ELLINGWOOD B.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analysis of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1998,20(9):631-639.

【13】

MURTAZA G, AKID R. Modeling short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a heated-treated low-alloy ste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1995,17(3):207-214.

【14】

吴维青.40Cr钢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测量[J].应用力学学报, 2003,20(3):141-144.

【15】

ALDROE H, LACROIX F, CHALON F,et al.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at a not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10,32(9):1915-1919.

【16】

李金泉, 黄德武, 徐丹, 等.疲劳裂纹形成与扩展分界点研究[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2,21(2):30-33.

【17】

段权, 程光旭, 姜培正.16MnR低周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统计分布研究[J].压力容器, 2000,17(1):42-47.

【18】

汪浩.缺口曲率半径对30CrMoSiA钢疲劳萌生寿命的影响[J].机械制造与研究, 2003, 35(3): 29-32.

【19】

魏安安, 许可栋, 徐佩珠, 等.无缝钢管锐缺口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试验研究[C]//第一届全国管道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北京: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1999: 171-174.

标准分享网无损检测论文频道,免费下载【带缺口构件疲劳寿命的研究进展】,仅供学习使用,不得商用,如需商用请购买正版带缺口构件疲劳寿命的研究进展。谢谢合作

【关键词】 缺口 疲劳寿命 裂纹 萌生  魏安安 纪熙 李艳斌 汪磊

猜下面文档对你有所帮助
机械工程材料论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