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气体渗氮试验, 综合分析了渗氮前回火温度、渗氮温度、渗氮时间、氨分解率四个工艺参数对H13钢渗氮层深度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得到了优化的渗氮工艺, 并与优化前的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渗氮温度对渗层硬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随渗氮温度的升高, 表面硬度先增加后降低; 氨分解率对渗层深度影响最为显著, 随着氨分解率的增大, 渗层深度先减小后增大; 最佳渗氮工艺为渗氮前560 ℃回火、渗氮温度535 ℃、渗氮时间15 h、氨气分解率50%; 与原始工艺相比, 优化后的渗氮工艺制备的渗氮层具有更大的渗层深度和硬度。
所属栏目
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1075132); 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09JJ1007);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610750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G03B02)
收稿日期
2012/8/62013/5/12
作者单位
王冠:湖南大学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长沙 410082
鞠慧:湖南大学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2
李落星:湖南大学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长沙 410082
姚再起: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 311228
备注
王冠(1985-), 男, 河南郑州人, 博士研究生。
引用该论文:
WANG Guan,JU Hui,LI Luo-xing,YAO Zai-qi.Nitrid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H13 Steel Based on Orthogonal Experiment[J].Materials for mechancial engineering,2013,37(8):9~14
王冠,鞠慧,李落星,姚再起.基于正交试验法的H13钢渗氮工艺优化[J].机械工程材料,2013,37(8):9~14
被引情况:
【1】
陈雪辉,张相炎,张崇天,袁根福,张 程, "低压水射流辅助激光刻蚀加工多晶硅工艺参数的优化",机械工程材料
40, 30-33(2016)
参考文献
【1】
王鹏, 张杰江, 胡亚民.H13钢的应用现状[J].模具工程, 2007(10): 17-24.
【2】
PERSSON A, HOGMARK S, BERGSTROM J.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rmal fatigue cracking of hot work tool stee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04, 26(5): 1095-1107.
【3】
MA S L, LI Y H, XU K W. The composite of nitrided steel of H13 and TiN coatings by plasma duplex treatment and the effect of pre-nitriding[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1, 13(7): 116-121
【4】
张姣姣, 余志明, 洪瑞江, 等.H13渗氮工作气压对H13钢离子渗氮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 2010, 34(4): 35-37.
【5】
鞠慧, 李落星, 王群, 等.回火工艺对H13模具钢渗氮层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 2011, 35(4): 7-9.
【6】
史菲, 林香祝.1Cr18Ni9Ti钢等离子氮化工艺参数的优化[J].铸造技术, 2008, 29(11): 1601-1603.
【7】
李晖, 李润方, 等.离子氮化的32Cr2MoV钢离子镀膜优化工艺及组织[J].铸造技术, 2006, 27(9): 968-970.
【8】
AKHTAR S S, ARIF A F M, YILBAS B S. Influence of surface preparation on the kinetics of controlled gas-nitrided AISI H13 steels used in extrusion dies[J].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09(6): 347-355.
【9】
余春燕, 王社斌, 侯文义, 等.氮在H13钢中的扩散行为[J].机械工程材料, 2007, 31(6): 73-75.
【10】
邹安全, 邓芬燕.H13钢热处理工艺实验研究[J].模具制造, 2003, 19(2): 55-57.
【11】
张贺, 蔡春波, 丁晖, 等.覆层的耐液态锌腐蚀性能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04, 26(4): 389-391.
【12】
盛永莉.正交试验设计及其应用[J].济南大学学报, 1997(3): 69-73.
【13】
王延来, 刘世程, 刘德义, 等.304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渗氮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 2005, 30(5): 8-11.
【14】
LI C X, BELL T. Principles,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of active screen plasma nitriding[J].Heat Treatment of Metals, 2003(1): 1-7.
【15】
李双喜, 张铁成, 张冠星, 等.金相法与硬度法测量离子渗氮层深度差异性研究[J].金属热处理, 2010, 35(9): 118-120.
【16】
BELL T, MAO K, SUN Y. Surface engineering design: modelling surface engineering systems for improved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J].Surface and Coating Technology, 1998, 108/109: 360-368.
【17】
胡明娟, 潘健生.钢铁化学热处理原理[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6: 19-106.
【18】
戚潦, 黄清珠, 吕耀坤, 等.4Cr5MoVSi钢氮化层组织结构的研究[J].理化检验: 物理分册, 1994, 30(2):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