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事实已证明,中国从上古时代起就已对医疗、环境、军事、材料、运输、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无损检测与诊断。列举了笔者所知射线、磁粉、超声、(电磁)涡流和声振动等无损检测技术始于中国的时间、地点和先驱者姓名以及部分早期的发展史料,说明我国的现代无损检测已持续了近百年;并期望全国同行们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对我国无损检测行业详实、完整历史的挖掘工作。
所属栏目
综述
收稿日期
2011/10/18
作者单位
仲维畅:南京燃气轮机研究所,南京210037
备注
仲维畅(1937-),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声振动和磁性无损检测及其理论研究。
引用该论文:
ZHONG WeiChang.Brief History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 China[J].Nondestructive Testing,2012,34(1):52~56
仲维畅.中国无损检测简史[J].无损检测,2012,34(1):52~56
被引情况:
【1】
郑建军,张昭,王倩,白玮, "低周疲劳试样裂纹在线检测法",无损检测
37, 20-22(2015)
参考文献
【1】
《中国无损检测年鉴(1949—2005)》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无损检测年鉴(1949—2005)卷[G].上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信息中心,2006,10.
【2】
仲维畅.中国的无损探伤始于何时、何地、何人[J].无损检测,2011,33(S):213-217.
【3】
《山东大学百年史》编委会编.山东大学百年史(1901-2001)[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10.
【4】
仲维畅.我的无损检测生涯[J].无损检测,2008,30(S):35-37.
【5】
陈学俊.现代锅炉的发展情形和制造方法[J].机械制造,1950,1(9):17-18.
【6】
汤良知编著.现代放射学基础[M].上海:宏文书局,1953.10.
【7】
周泽华.金属制品的伦琴射线检疵(一)、(二)、(三)[J].机械制造,1954,3(6):1-5,3(7):23-30,3(8):19-22.
【8】
龚再仲,朱云青.电孤焊接的X射线检查[C].中国科学院1954年金属研究工作报告会会刊,第五册,金属物理及检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11:276-291.
【9】
廖少葆.铜铅轴承的X射线检查[C].中国科学院1954年金属研究工作报告会会刊,第五册,金属物理及检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11:292-308.
【10】
严家莹,张熙民.大型X光机试制成功(全波避电式X光机试制经过)[J].科学画报,1953,(10):297.
【11】
Румянцев C B.金属制品的γ射线检查[M].欧阳可强,译.北京:重工业出版社,1955.
【12】
于在兹.金属制品的γ射线检疵(一)、(二) [J]. 机械制造,1955, 4(11):1-8,4(12):11-15.
【13】
Τаточенко Л К, Медведев С В.工业γ射线探伤学[M].于在兹,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6.11.
【14】
仲维畅.中国无损检测界的第一次盛会——1966年全国仪器仪表新产品展览会无损探伤技术交流座谈会追记[C].中国无损检测年鉴(2006-2009)卷,上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信息中心,2010:193-197.
【15】
仲维畅.南侨机工最先为中国引进了磁粉探伤新技术[C].西南地区第十届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贵州:贵州省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2009:126-129.
【16】
姜长英.中国航空史[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17】
张统良,徐家达.磁粉检疵[J].机械制造,1953,4(7):2-6,18.
【18】
戚墅堰机车车辆修理工厂试验室:车轴、轮箍、钢轨中的裂纹[J].机械制造,1955,6(4):3-8.
【19】
钱祥昌.24伏交流电磁探伤器[J].汽车,1956(4):37.
【20】
吴荫桥.对锻件电磁探伤问题的探讨[J].机械制造,1956,7(12):12-14.
【21】
Zhong W C. Reversing of magnetic poles in a slot on the work piece surface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longitudinal magnetization[J]. Materials Evaluation,2002,60(5):615-616.
【22】
笪天锡,张翰英.超声频波金属探伤应用的介绍[C].中国科学院1954年金属研究工作报告会会刊,第五册,金属物理及检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11:309-327.
【23】
华森源.超声波测深仪试制成功[J].科学画报,1953(10):299.
【24】
于在兹.超音波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用途[J].机械制造,1955,4(1):1-10.
【25】
仲维畅.声振动无损检测金属胶粘质量技术在中国的诞生[C].中国无损检测年鉴(2006-2009)卷.上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信息中心,2010:197-200.
【26】
陈小泉.检查蜂窝结构胶接质量的超声波谐振方法[A].六院六所,1962.
【27】
胶接质量无损检验组.胶接强度检验[J].航空工艺,1975,(1):28-42.
【28】
纳查洛夫 C T.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M].朱定,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55.10.
【29】
龚再仲,廖少葆编著.工业X射线探伤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57,7.
【30】
于在兹编.工业无损探伤法[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7,12.
【31】
国营伟建机器厂中心试验室超声探伤组.声阻探伤原理(论文集)(一)、(二)、(三)[A]. 1977,11,10.
【32】
国营伟建机器厂中心试验室超声探伤组.胶接强度无损检测原理(论文集)(一)、(二)、(三)[A]. 1978,2,12.
【33】
归锦华.液体渗透检测缺陷图谱[M].上海:上海材料研究所,1991.
【34】
李家伟,陈积懋主编.无损检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35】
仲维畅.磁性无损检测原理(论文集)[A].南京:南京燃气轮机研究所,2003,7.
【36】
严大卫,黄建明,刘连仲,等.磁粉探伤缺陷图谱[M].上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