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工程是采用再制造成型技术, 在节约资源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产品剩余寿命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为了保证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性能, 如对其涂层质量进行评价就显得极其重要。由于无损检测在质量评价中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因此在超声无损检测对再制造涂层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其研究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所属栏目
综 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735006)、科技支撑项目(2006BAF02A19)
收稿日期
2009/4/21
作者单位
刘 彬:装甲兵工程学院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72哈尔滨工业大学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 150001
董世运:装甲兵工程学院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72
徐滨士:装甲兵工程学院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72
何 鹏:哈尔滨工业大学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 150001
备注
刘彬(1983-), 男,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超声无损检测及寿命评估。
引用该论文:
LIU Bing,DONG Shi-Yun,XU Bing-Shi,HE Peng.Investig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UT in Evaluation of Coating Quality in Remanufacturing[J].Nondestructive Testing,2010,32(3):196~200
刘 彬,董世运,徐滨士,何 鹏.超声无损检测在再制造涂层质量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J].无损检测,2010,32(3):196~200
参考文献
【1】
徐滨士.维修工程的新方向——再制造工程在中国的发展(一)[J].中国设备工程, 2009(3): 17-19.
【2】
邢忠, 姜爱良, 谢建军.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效益分析及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J].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1-5.
【3】
Ron Giuntini, Kevin Gaudette. Remanufaeturing The Next Great Opportunity for ImProving U.S Produetivity [C/OL]. www. oemservices. org, 2003: 2-3.
【4】
刘镇清, 刘骁.超声无损检测的若干新进展[J].无损检测, 2000, 22(9): 403-405.
【5】
Zeroug. Analytical modeling for fast simulations of ultrasonic measurements on fluid-loaded layered elastic structures[J]. Ultrasonics, 2000, 47(3): 565-574
【6】
雷振明, 谢勇.探讨桥梁桩基检测中超声波法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09(2): 179-180.
【7】
姜宇, 张华堂.陶瓷涂层的无损检测[J].材料保护, 2005(4): 65-68.
【8】
张军, 胡思正, 倪曼.利用扫描声学显微镜对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亚表层相分布的研究[J].加工工艺, 2002, (5): 44-46.
【9】
金元生, 杨业元, 罗淑云.陶瓷涂层缺陷的超声显微观察[J].材料保护, 1997, 30(4): 3-5.
【10】
吴时红, 陈颖.超声显微检测系统在涂层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测试分析, 2005, (4): 55-57.
【11】
Liang K, Bennett S D. Precision measurement of rayleigh wave velocity perturbation[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82, 41(12): 1124-1126.
【12】
Scruby C B. Some application of laser ultrasound[J]. Ultrasonics, 1989, 27: 195-209.
【13】
Scruby C B. Laser generation of ultrasound in metals, Research Techniques in NDT vol. V[M]. London: Academic Press, UK, 1982: 281-327.
【14】
Rose G, Moisan J F, Zheng C Q. Laser induced de-cohesion of coatings: probing by laser ultrasonics[J]. Ultrasonics, 2002, 40: 765-769.
【15】
苏琨, 任大海, 等.基于激光超声的微裂纹检测技术的研究[J].光学技术, 2002, 28(6): 518-520.
【16】
张晓春, 刘春生, 等.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煤矿机械, 2002(2): 69-70.
【17】
罗雄彪, 陈铁群.超声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J].无损探伤, 2004, 28(3): 1-5.
【18】
郝云虎, 王福明.小波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 2008, 23(6): 78-79.
【19】
张海燕, 夏金东, 等.超声缺陷回波信号的小波包降噪及特征提取[J].仪器仪表学报, 2006, 27(1): 94-97.
【20】
吴淼, 张海燕, 等.超声检测缺陷分类的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方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0, 29(3): 239-243.
【21】
董欣, 孙继华, 等.钢中非金属夹杂超声检测的计算机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9(4): 1039-1042.
【22】
张秀峰.基于时频分析的粗晶材料超声检测技术与系统[D].清华大学工学博士论文, 2005.
【23】
Lescribaa D, Vincent A. Ultrasonic characterization of plasma-sprayed coatings[J].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1996, 81: 297-306.
【24】
Fereydoun Lakestani, Jean Francois Coste, Rene Denis.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Rayleigh waves to thickness measurement of metallic coatings[J]. NDT&E International, 1995, 28(3): 171-178.
【25】
Weimin Gao, Christ Glorieux, Jan Thoen. Laser Ultrasonic study of Lamb waves: Determination of the thickness and velocities of a thin plat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2003, 41(2): 219-228.
【26】
Green D R, Schmeller M D, Sulit R A. Thermal NDE method for thermal spray coatings[J]. Oceans, 1982(6): 532-536.
【27】
曹建海, 严拱标, 等.电磁超声测厚原理及其应用-一种新型超声测厚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36(1): 88-91.
【28】
杜晶晶, 李晓延.超声检测涂层厚度中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的研究[J].无损检测, 2008, 30(2): 87-90.
【29】
李晓延.热喷涂涂层厚度的超声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0】
马维, 潘文霞, 等.热喷涂涂层中残余应力分析和检测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 2002, 32(1): 41-56.
【31】
王丹, 徐滨士, 董世运.涂层残余应力实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金属热处理, 2006, 31(5): 48-52.
【32】
虞付进, 赵燕伟, 等.超声检测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与发展[J].表面技术, 2007, 36(4): 72-75.
【33】
胡而已, 何玉明, 等.钢结构表面应力超声表面波检测技术研究[J].计量学报. 2009, 30(2): 152-155.
【34】
华云松, 孙大乐, 等.基于临界折射纵波的超声波应力测量方法[J].无损检测. 2008, 30(9): 613-616.
【35】
柯常波, 陈铁群.粗晶材料超声无损检测信号处理技术发展趋势[J].物理测试. 2006, 24(5): 37-41.
【36】
Dvorak M, Florin C, Amrhein E. Online Quality Control of Thermally Sprayed Coatings[C]// [s.l.]: [s.n.], ITSC, 2001.
【37】
Ogawaa K, Minkova D, Shojia T, et al. NDE of degradation of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by means of impedance spectroscopy[J]. NDT&E International, 1999(32): 17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