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对水泥基材料渗水状态的无损检测新方法,采用动态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对渗水的水泥圆盘试件进行了断层图像重建。通过搭建16电极EIT系统,基于注入电流采集电压的方式,用相邻电极激励测量方法获得成像数据,运用基于等位线反投影方法的电阻抗成像技术进行图像重构,并对比分析了EIT方法与红外热成像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动态EIT方法可以对水泥圆盘的渗水状况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定位渗水区域范围:相对红外热成像法,动态EIT方法不仅能检测材料表面渗水状况,还能对不利于目测观察的内部渗水进行检测。该研究可为水泥结构物渗水的原位无损检测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所属栏目
混凝土无损检测专题
收稿日期
2016/9/22
作者单位
周小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 430074
余佳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 430074
李田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 430074
周传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 430074
联系人作者
周小勇(xyz@cug.edu.cn)
备注
周小勇(1978-),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其工程应用,工程结构数值分析。
引用该论文:
ZHOU Xiao-yong,YU Jia-gan,LI Tian-jun,ZHOU Chuan-bo.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on Water Seepag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J].Nondestructive Testing,2017,39(4):26~30
周小勇,余佳干,李田军,周传波.电阻抗成像技术在水泥基材料渗水检测中的应用[J].无损检测,2017,39(4):26~30
参考文献
【1】
蒋济同, 范晓义. 红外热像技术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无损检测,2011,33(2):52-55.
【2】
FENG Q, WANG G,RÖSHOFF K. Detection of water leakage sing laser images from 3D laser scanning data[J].IAEG, 2006, 750: 1-7.
【3】
徐云乾, 黄春华, 陆雪萍,等.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水库坝肩渗漏隐患检测中的应用[J]. 无损检测, 2016, 38(5): 41-68.
【4】
程姝菲,黄宏伟.盾构隧道长期渗漏水检测新方法[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 10(3): 126-130.
【5】
张敏, 刘元绘.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洪泽湖大堤渗水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3(1):39-41.
【6】
水中和, 周紫晨, 袁新顺,等.混凝土结构物渗漏检测技术[J]. 无损检测, 2009, 31(10):832-835.
【7】
王振宇. 土木工程的层析成像与广义反演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2003.
【8】
BROWN B H, BARBER D C.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to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images[J]. Medical Progress through Technology, 1987, 13(2):69-75.
【9】
任超世. EIT——一种诱人的医学成像新技术[J]. 电子商务, 1996(5):9-13.
【10】
徐管鑫. 电阻抗成像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04: 80-81.
【11】
徐桂芝.基于EIT技术的脑内电特性与功能成像研究[D]. 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002.
【12】
HOU T C, LYNCH J P.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ic methods for sensing strain fields and crack damage in cementitious structures[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 Structures, 2009, 20(11):1363-1379.
【13】
杨剑雄, 李星恕, 崔猛. 基于EIT的土壤中油菜根茎检测[J]. 农机化研究, 2015(3):187-190.
【14】
BROWN B H, SEAGAR A D. The Sheffield data collection system[J]. Clinical Physics &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1987, 8(4A):91-7.
【15】
BARBER D C, BROWN B H. Applied potential tomography[J]. Journal of the British Interplanetary Society, 1989, 42(7):1680-1684.
【16】
GRAHAM B M, ADLER A. Electrode placement configurations for 3D EIT[J].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2007, 28(7): 29-44.
【17】
徐桂芝,李颖.生物医学电阻抗成像原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18】
何为,罗辞勇,徐征,等.电阻抗成像原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