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对铁磁构件疲劳失效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比较, 描述了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独到优点、金属磁记忆检测机理以及检测仪器。重点介绍了目前金属磁记忆机理研究现状和国内外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并给出了两个实例分析。最后, 总结了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所属栏目
综 述重庆科技攻关资助项目(CSTC2008AC2009)
收稿日期
2009/7/18
作者单位
汪滨波:重庆大学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廖昌荣:重庆大学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骆 静:重庆大学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李 兴:重庆大学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备注
汪滨波(1984-), 男, 硕士, 研究方向为金属磁记忆检测, 从事金属磁记忆检测仪器的研制以及磁记忆检测原理及试验的研究。
引用该论文:
WANG Bin-Bo,LIAO Chang-Rong,LUO Jing,LI Xing.The Present State and Development of Metal Magnetic Memory Testing for Ferromagnetic Materials[J].Nondestructive Testing,2010,32(6):467~474
汪滨波,廖昌荣,骆 静,李 兴.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无损检测,2010,32(6):467~474
被引情况:
【1】
张咏军,张咏红,王航宇, "无损检测新技术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无损检测
33, 43-46(2011)
【2】
杨理践,张良,高松巍, "基于矫顽力的铁磁性材料应力检测技术",无损检测
36, 65-68(2014)
【3】
胥永刚,孙兴芝,崔玲丽,张建宇, "高频疲劳损伤齿轮磁记忆效应的仿真",无损检测
37, 28-32(2015)
【4】
陈健飞,李克鹏,刘海波,王安泉,周先军,徐忠文, "压力容器焊接缺陷磁记忆信号特点",无损检测
37, 34-37(2015)
参考文献
【1】
Xiulin Zheng. On some basic problems of fatigue resesrch in engineer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01, 23(9): 751-766.
【2】
钟文定.铁磁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3】
Tomohiro Yamasaki, Shinji Tamamoto, Masshiko Hirao. Effect of applied stresses on magnetostriction of low cabon stell[J]. NDT&E International, 1996, 29(5): 263-268.
【4】
Doubov A A. A study of metal properities using the methond of magnetic memory[J]. Metal Science and Heat Treatment, 1997, 39(9/10): 401-402.
【5】
任吉林, 林俊明.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
【6】
Ivanov P A, Zhang Z, Yeoh C H, et al. Magnetic flux leakage modeling for mechanical damage in transmission pipelines[J]. IEEE Trans on Mag, 1998, 34(5): 3020-23.
【7】
Masatoshi Kuroda, Shinsuke Yamanaka, Koji Yamada, et al. Evalua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and plastic deformations for iron-based materials by leakage magnetic flux sensor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1, 314(1/2): 232-239.
【8】
Maker J M, Tanner B K. The effect of stresses approaching and exceeding the yield point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pearlitic steels[J]. NDT&E International, 1998, 31(2): 117-127.
【9】
尹大伟, 徐滨士, 董世运, 等.不同检测坏境下磁记忆信号变化研究[J].兵工学报, 2007, 28(3): 319-323.
【10】
陈铁群, 谢宝忠.超声波·涡流和金属磁记忆复合检测系统: 中国, 专利号200410051388.4[P], 2005-03-02.
【11】
王欢.金属磁记忆检测方法及试验研究[D].北京: 中国学术期刊.CDMD: 2.2006.038701: 19-22.
【12】
任吉林, 乌冠华, 宋凯, 等.金属磁记忆检测机理的探讨[J].无损检测, 2001, 24(l): 2-4.
【13】
仲维畅.铁磁性物体在地磁场中的自发运动磁化[J].无损检测2004, 27(1): 36-39.
【14】
仲维畅.金属磁记忆诊断法的理论基础—铁磁材料的弹-塑性应变磁化[J].无损检测, 2001, 23(7): 424-426.
【15】
林俊明, 戴永红, 张印本.磁记忆检测法诊断不同焊接条件的钢板焊接之试验研究[C]//第八届全国无损检测大会论文集.苏州: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003.
【16】
周俊华, 周俊华, 雷银熙.铁磁性材料磁记忆现象的理论分析[C]//第八届全国无损检测大会论文集.苏州: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003.
【17】
温伟刚, 萨殊利.金属磁记忆检测的机理及实现[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2, 26(4): 67-70.
【18】
丁辉, 张寒, 李晓红, 等.磁记忆检测裂纹类缺陷的理论模型[J].无损检测, 2002, 24(2): 78-80.
【19】
陈香军, 马祥华, 苏兰海, 等.铁磁构件疲劳损伤的磁记忆效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08, 44(10): 2.
【20】
王晓凤, 李路明.对接钢管环焊缝残余应力的检测试验研究[C]//全国首届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研讨会文集.上海: [s.n.], 2001.
【21】
Tanasienko A G, Suntosov S I, Dubov A A. Monitoring chemical plant by a metal magnetic memory method[J]. Chemical and Petroleum Enginerring, 2002, 38(9/10): 624.
【22】
李路明, 王晓凤, 黄松岭.磁记忆现象和地磁场的关系[J].无损检测, 2003, 25(8): 387-389.
【23】
张英, 宋凯, 任吉林, 等.ANSYS软件在金属磁记忆检测中的应用[J].无损检测, 2004, 26(5): 217-220.
【24】
宋凯, 任吉林, 任尚坤, 等.基于磁畴聚合模型的磁记忆效应机理研究[J].无损检测, 2007, 29(6): 103.
【25】
董丽虹, 徐滨士, 朱子新, 等.铁磁材料磁记忆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J].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 2005(9): 10.
【26】
杨其明, 李国直, 王大生, 等.铁路专用金属磁记忆检测仪的研制及初步应用[M].北京: 人民铁道出版社, 2004.
【27】
李路明, 胡斌, 黄松岭, 等.掌上型金属磁记忆检测仪[J].无损检测, 2004, 26(5): 249-252.
【28】
Lin Junming, Lin Fabing, Lin Chunjing.Nondestructive testing new technology of 21century magnetic memory metal diagnostic technique[M]. Beijing: [s.n.], 2000.
【29】
简虎.磁记忆检测技术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D].北京: 中国学术期刊. CDMD: 2.2008.022258: 65-67, 69-72
【30】
梁志芳, 李午申, 王迎娜, 等.金属磁记忆信号的零点特征[J].天津大学学报, 2006, 39(7): 18.
【31】
王丹, 董世运, 徐滨士, 等.应力集中部位的金属磁记忆检测研究[J].失效分析与预防, 2007, 2(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