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位置:标准分享网>无损检测论文>亚毫米波无损检测技术
亚毫米波无损检测技术
  • 资料大小:

  • 更新时间:

    2006-06-26

  • 授权方式:

    共享学习

  • 资料格式:

    PDF

  • 软件等级:

  • 官方主页:

    http://www.ndt88.com

资料简介

介绍了亚毫米波的产生和传输方式,针对目前振荡源与探测器的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亚毫米波探测技术与成像技术。在分析亚毫米波检测技术优越性的基础上,展望了该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所属栏目

综 述

收稿日期

2006/6/26

作者单位

李 伟:第二炮兵96630部队,北京 100085
刘富刚:第二炮兵96630部队,北京 100085
李 涛:第二炮兵96630部队,北京 100085
刘睿哲:第二炮兵96630部队,北京 100085

备注

李 伟(1978-),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发动机无损探伤。

引用该论文:

LI Wei,LIU Fu-gang,LI Tao,LIU Rui-zhe.Technology of Terahertz Ray Nondestructive Testing[J].Nondestructive Testing,2007,29(7):412~414
李 伟,刘富刚,李 涛,刘睿哲.亚毫米波无损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2007,29(7):412~414


被引情况:

【1】

莫洪斌,周在杞, "微波检测技术的发展",无损检测 31, 288-293(2009)
参考文献

【1】

曹俊诚.太赫兹辐射源与探测器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3,9(2):111.

【2】

曹俊诚,李爱珍,封松林.p型量子阱太赫兹振荡器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2,22(2):241.

【3】

王少宏,许景周,汪 力,等. THz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物理,2001,30(10):612.

【4】

王秀敏,徐新龙,李福利.THz技术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17.

【5】

刘 理,李 刚,任惠茹.THz 射线成像技术及其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2,39(9):76.

【6】

Cao J C. Interband impact ionization and nonlinear absorption of terahertz radiation in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s[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s,2003,91:462.

【7】

Cao J C. Coupled electron-phonon modes in optically pumped resonant intersubband lasers[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s,2003,90:1298.

【8】

Fujita M, Toyoda T. Induced charge-density oscillation under a quantizing magnetic field and intense terahertz radiation[J]. Physical Review,2003,67:137.

标准分享网无损检测论文频道,免费下载【亚毫米波无损检测技术】,仅供学习使用,不得商用,如需商用请购买正版亚毫米波无损检测技术。谢谢合作

【关键词】 亚毫米波 无损检测 传输方式 激励方式    刘富刚   刘睿哲

猜下面文档对你有所帮助
无损检测论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