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位置:标准分享网>无损检测论文>中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进展
中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进展
  • 资料大小:

  • 更新时间:

    1970-01-01

  • 授权方式:

    共享学习

  • 资料格式:

    PDF

  • 软件等级:

  • 官方主页:

    http://www.ndt88.com

资料简介

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在我国日常产品质量检验和大量在用工业和民用设备的检验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我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发展的历史、人员的培训和认证体系及统计、学术会议和仪器展览情况、标准现状、仪器的生产和销售状况、人员教育现状、目前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从统计结果看,我国拥有近17万无损检测人员和2 000多家无损检测机构,2007年无损检测仪器的销售额达10亿元人民币左右,大专院校每年培养近千名无损检测专业的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我国不仅对常规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和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且对先进的无损检测仪器、技术和服务也有大量的需求。我国已成为一个无损检测仪器、技术和服务的巨大市场。我国的无损检测工作者已经在许多技术和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和成功的应用。

所属栏目

17th WCNDT大会主题报告

收稿日期

作者单位

沈功田: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北京 100029

引用该论文:

SHEN Gong-Tian.Progress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in China[J].Nondestructive Testing,2008,30(11):787~793
沈功田.中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进展[J].无损检测,2008,30(11):787~793


被引情况:

【1】

金宇飞, "面对工业4.0的中国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38, 58-62(2016)
参考文献

【1】

陈祝年.开展无损探伤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理化检验通讯,1965,(2):20-23.

【2】

陈祝年.国内超声探伤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J].理化检验通讯,1964,(2):35-38.

【3】

沈建中,黎连修.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进展——学会成立20周年回顾[J].无损检测,1998,20(2):31-33.

【4】

蒋危平,田建新,王子诚.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十五年技术进展[J].无损检测,2004,26(3):145-148.

【5】

郑世才.射线检测技术20年回顾[J].无损检测,1998,20(3):61-64.

【6】

太原重机厂中央实验室.自制轻便γ射线仪介绍[J].理化检验通讯,1963,(8):50-51.

【7】

上海革新机械厂.无损探伤设备简介[J].理化检验通讯,1966,(1):31-32.

【8】

陈健生,王海民,付洋.磁粉检测20年回顾[J].无损检测,1998,20(4):91-95.

【9】

红安机械制造公司三十六研究所.着色渗透探伤法[J].理化检验通讯,1967,(4):35-43.

【10】

任吉林.涡流检测技术近20的进展[J].无损检测,1998,20(5):121-125.

【11】

刘凯,沈功田.带防腐层焊缝疲劳裂纹的快速探伤[J].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2004,20(6):29-33.

【12】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无损检测的新方法——声发射技术[J].理化检验通讯,1977,(3):40-43.

【13】

耿荣生.声发射技术发展现状——学会成立20周年回顾[J].无损检测,1998,20(6):151-154.

【14】

沈功田,戴光,刘时风.中国声发射检测技术进展——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J].无损检测,2003,25(6):302-307.

【15】

徐永昌.学会20周年回顾[J].无损检测,1998,20(1):1-5.

【16】

胡海燕.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某些应用[J].无损检测,1979,1(4):15-17.

【17】

陈积懋.无损检测新技术20年回顾[J].无损检测,1998,20(7):181-185.

【18】

马铭刚,张企耀.我国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工作的进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学会成立20年回顾[J].无损检测,1998,20(8):211-213.

【19】

金宇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无损检测标准化体系[J].无损检测,2004,26(6):310-314.

【20】

沈建中.无损检测的几个热点问题和技术[J].无损检测,2005,27(1):24-26.

【21】

郑世才.我国射线检测技术近年的发展[J].无损检测,2004,26(4):163-167.

【22】

周正干,冯海伟.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无损检测,2006,28(2):57-63.

【23】

罗雄彪,陈铁群.超声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J].无损检测,2005,27(3):148-152.

【24】

耿荣生,沈功田,刘时风.声发射信号处理专题综述[J].无损检测,2002,24(1-12):1.

【25】

刘时风.焊接缺陷声发射检测信号谱估计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96.

【26】

戴光.在用压力容器活性缺陷的声发射特性与模糊综合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系,1996.

【27】

沈功田.金属压力容器的声发射源特性及识别方法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98.

【28】

Geng R S. Evaluation of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bulkhead bolt of an aircraft using acoustic emission[C]. Proceedings of 14th WCNDT. India, New Delhi:1996.

【29】

Gongtian Shen, Yuehuang Xu and Shifeng Liu. Magnetomechanical acoustic emission in grain oriented and non-orented Fe-Si alloy[C]. Progress in Acoustic Emission Ⅳ", 9th International Acoustic Emission Symposium. Kobe, Japan:1988.

【30】

Xu Yuehuang, Shen Gongtian, Guo Ying,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n magnetoacoustic emission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with 1800 magnetic domain wall [J].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1993,127:169-180.

【31】

Xiangrong Mu, Gongtian Shen, Xiulin Zhang , et al. The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on MAE and BN of dual-phase steel[C]. Progress in Acoustic Emission Ⅳ", 9th International Acoustic Emission Symposium. Kobe, Japan:1988.

【32】

Hill R, Geng R S. The effect of Barkhausen emission[J]. NDT&E Int,1991,24(4):179-186.

【33】

Tian G Y, Sophian A, Taylor D, et al. Multiple sensors on pulsed eddy current detection for 3-D subsurface crack assessment[J]. IEEE Sensors Journal,2005,5(1):90-96.

【34】

陈衡.我国红外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激光与红外,1998,28(5):8.

【35】

梅林,张广明,王裕文.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现状[J].无损检测,1999,21(10):1-8.

【36】

沈功田,李涛,姚泽华,等.高温压力管道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研究[J].无损检测,2002,24(11):473.

【37】

沈功田,吴彦,李涛,等.热弹性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在石油液化气储罐检测中的应用[C].全国第八届无损检测年会论文集.苏州:2003.

【38】

王迅,金万平,张存林,等.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J].无损检测,2004,26(10):497-501.
标准分享网无损检测论文频道,免费下载【中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进展】,仅供学习使用,不得商用,如需商用请购买正版中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进展。谢谢合作

【关键词】 中国 无损检测 评价 综述 进展  沈功田

猜下面文档对你有所帮助
无损检测论文排行